海星是否有毒性需根据品种及处理方式判断,部分品种含有毒素但经过正确烹饪后可食用。食用前需注意高温烹煮、去除有毒部位、控制食用量等事项。
部分海星体内含有皂苷类毒素,若直接生食或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其毒素多存在于内脏和体表腺体中,烹饪前需彻底清除。建议选择已确认可食用的常见品种,如多棘海盘车,并确保来源正规可靠。
1、高温烹煮
海星需充分加热至熟透,高温可分解皂苷类毒素,降低中毒风险。蒸煮或油炸的时间建议在15分钟以上,确保内部完全受热。
2、去除有毒部位
处理时应摘除海星的内脏和体表的腺体,这些部位毒素浓度较高。用剪刀沿腕部剪开,清除内部黑色或深绿色组织,用清水反复冲洗残留物。
3、控制食用量
即使处理得当,每次食用量建议不超过50克。过量摄入可能引发头晕或腹泻,儿童及消化功能较弱者更需谨慎。
需注意市面售卖的海星干制品可能残留部分毒素,建议浸泡2小时后再烹调。食用后若出现舌麻、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饮用大量温水。过敏体质者、孕妇及肝肾疾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购买时需通过正规渠道选择有食品安全认证的产品。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