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紫癜的发生与免疫力存在一定关联。该疾病属于免疫相关的血管炎性病变,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如免疫复合物沉积、T细胞功能异常、B细胞过度活化、遗传易感性等。
1、免疫复合物沉积
过敏紫癜患者体内免疫复合物(如IgA与抗原结合物)易沉积于小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并释放炎性介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引发皮肤、关节或内脏等部位出血性皮疹。这种异常免疫反应是疾病的核心病理过程。
2、T细胞功能异常
患者常存在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失调,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免疫应答过度活跃。这种失衡会加剧炎症反应,促使血管壁遭受持续攻击,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紫癜。
3、B细胞过度活化
部分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活性增高,分泌大量IgA型抗体。这些抗体在血管壁沉积后,通过激活补体途径引起血管炎性损伤,尤其易累及肾脏,出现紫癜性肾炎。
4、遗传易感性
HLA-DRB107等特定基因型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这类基因可影响抗原呈递过程,导致免疫系统对正常物质产生异常识别和攻击,形成自身免疫倾向。
若出现皮肤紫癜、腹痛或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维生素C片、芦丁片等降低血管通透性药物,重症患者可能需用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日常生活中需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保持作息规律,但无需刻意服用“增强免疫力”保健品,以免加重免疫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