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创伤出血后即刻止血的正确步骤是什么

创伤出血后即刻止血的正确步骤是什么

创伤出血后的止血步骤通常包括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填塞止血、止血带使用等方法,具体需根据出血严重程度选择。若无法有效控制或存在大血管损伤,应及时就医处理。

1、压迫止血

立即用干净纱布、毛巾或衣物直接按压出血部位,持续施加压力至少5-10分钟。此法适用于多数浅表伤口,通过外力压迫可促使血管收缩并形成血栓。按压过程中切勿频繁查看伤口,避免影响凝血过程。若血液渗透覆盖物,需叠加新敷料而非更换。

2、加压包扎

在初步压迫止血后,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用弹性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包扎时从肢体远端向近端缠绕,松紧度以能伸入一根手指为宜,过紧可能影响远端血液循环。对于四肢出血,包扎后需观察末梢皮肤颜色和温度,防止出现缺血性损伤。

3、抬高患肢

将出血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如上肢出血可悬吊于胸前,下肢出血可垫高30厘米。通过重力作用减少局部血流灌注量,降低出血速度。但骨折或疑似脊柱损伤时需谨慎操作,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4、填塞止血

对较深的穿刺伤或腔道出血(如鼻腔),可用无菌纱布填塞伤口加压。填塞物需超出伤口边缘2厘米,保持稳定压力。此方法需注意填塞物应预留部分在体外,便于后续取出,且24小时内必须就医处理。

5、止血带使用

仅用于四肢大动脉喷射状出血且其他方法无效时。选择宽度超过5厘米的布料,在伤口近心端5-7厘米处缠绕,用短棍绞紧至出血停止。记录使用时间并用记号笔标注,每隔40-60分钟放松1-2分钟。止血带使用超过2小时可能造成不可逆组织损伤。

实施止血操作前需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所有开放性伤口均存在感染风险,止血后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消毒。若出血伴随意识改变、面色苍白等休克表现,或伤口嵌入异物无法清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止血过程中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任何止血措施都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处置。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