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喝凉中药有哪些危害

凉中药一般是指未经加热或放凉后的中药汤剂,长期或不当服用可能引发胃肠不适、影响药效、加重寒证以及导致腹泻等危害,需遵医嘱规范服用。

1、胃肠不适

凉中药温度较低,直接饮用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腹部冷痛、恶心等症状。脾胃虚弱者更易出现此类反应,长期如此还可能削弱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或腹胀。

2、影响药效

部分中药需趁热服用才能促进药性发散,例如解表类药材。若放凉后饮用,可能减缓有效成分吸收,降低发汗解表的治疗效果,使病程延长。

3、加重寒证

体质虚寒或患有风寒感冒、痛经等寒证人群饮用凉中药,会导致体内寒气积聚。可能出现四肢冰凉、经血瘀滞加重腹痛等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

4、引发腹泻

凉性药液会刺激肠蠕动加快,尤其含大黄、黄连等寒凉药材的方剂,凉服易诱发大便稀溏甚至水样便。儿童及老年人肠道敏感,更易出现此类不良反应。

服用中药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药液温度在40℃左右为宜。服药期间若出现持续性腹痛、腹泻或症状加重,需立即停用并咨询中医师调整用药方案。日常储存中药建议冷藏保存,加热时隔水炖温即可。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