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裂的典型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可能伴随瘀斑或骨擦感,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疼痛
骨裂后由于骨折端刺激骨膜神经末梢,患者常出现持续性钝痛或刺痛,按压或活动患处时疼痛加重。这种疼痛在静息状态下可能稍有缓解,但无法完全消失。若骨裂发生在承重骨如胫骨、股骨等部位,负重时疼痛会显著加剧。
2、肿胀
骨裂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加上炎症反应释放组织液,会导致患处明显肿胀。肿胀通常在伤后数小时内逐渐加重,皮肤表面可能出现张力性水疱。例如肋骨骨裂时,肿胀可能不明显,但深呼吸或咳嗽时可诱发疼痛。
3、活动受限
骨折端的异常活动会引发保护性肌肉痉挛,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上肢骨裂时可能出现抓握困难,下肢骨裂则表现为跛行或无法站立。脊椎骨裂患者可能出现体位改变时疼痛剧烈,活动明显受限。
4、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皮下瘀斑,因血液渗入软组织所致,常见于伤后24-48小时。若骨折端有轻微移位,可能出现骨擦感或骨擦音,但需注意反复触碰可能加重损伤。严重骨裂可能伴随肢体畸形或异常活动。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通过夹板或支具临时固定患肢,避免患处二次损伤。需及时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程度,遵医嘱选择石膏固定、手术内固定等治疗方案。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延迟愈合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