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阳亢是阳气过盛吗

阳亢在中医理论中确实可以理解为阳气过盛的状态,但需结合整体辨证分析。这种病理状态多因情志不调、饮食偏嗜或先天禀赋等因素,导致体内阴阳失衡而出现阳热偏盛的表现。

1、阳亢的基本概念

中医认为阳亢并非单纯的阳气绝对值增加,而是阴阳动态平衡失调的结果。当阴液不足无法制约阳气时,就会出现虚阳浮越的病理状态,常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阴虚阳亢的复合证候。

2、临床表现特征

典型症状包括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耳鸣如蝉、腰膝酸软等肾阴亏虚表现。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体征,这些症状群提示机体处于阳亢阴虚的复合病机状态。

3、辨证治疗原则

临床多采用滋阴潜阳法,常用方剂如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等。中成药可选择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滋肾平肝制剂。治疗期间需注意调节情志,避免熬夜和辛辣燥热食物。

出现相关症状建议至正规中医医疗机构就诊,通过脉诊、舌诊等四诊合参明确证型。切忌自行判断用药,临床存在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等不同证型差异,需由专业医师根据具体病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日常可适当食用百合、银耳等滋阴之品辅助调理。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