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绿色毛毛虫蜇伤后,可通过清洗伤口、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虫体毒毛接触皮肤可能引发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建议及时处理避免症状加重。
1、清洗伤口
立即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被蜇部位,持续冲洗10-15分钟。水流可冲走残留毒毛,碱性肥皂水能中和部分酸性毒素,注意避免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擦洗。
2、外用药物
清洗后局部涂抹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药膏减轻炎症。瘙痒明显时可配合炉甘石洗剂,每日2-3次薄涂,涂抹前需确保皮肤无破损。
3、口服药物
若出现全身性荨麻疹或剧烈瘙痒,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儿童需选择适合年龄的剂型如口服溶液,用药后需观察有无嗜睡等副作用。
4、物理治疗
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处10-15分钟,每日3-4次。低温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但需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5、就医治疗
若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全身过敏反应,需立即急诊处理。医生可能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抗休克,或通过拔罐等方式清除深部毒毛,严重者需留院观察。
处理过程中需避免搔抓患处,防止毒毛扩散引发更大范围皮损。若24小时内出现水疱、渗液或发热,提示可能继发感染,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过敏体质者外出时应做好防护,接触不明昆虫后尽快用胶带粘除皮肤表面残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