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患者进入复苏期的护理事项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管理、体位护理、疼痛管理以及并发症预防等,需由专业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并实施针对性措施。
1、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若出现心率异常、血压波动超过基础值20%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5%,需立即处理。同时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评估麻醉苏醒程度。
2、呼吸道管理
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对于痰液黏稠者可使用雾化吸入稀释。吸氧流量根据血氧调整,通常维持2-4L/min。气管插管患者需固定导管,监测呼吸机参数。
3、体位护理
麻醉未完全清醒时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下肢手术患者抬高患肢20-30度。每2小时协助轴线翻身,骨突部位用软垫保护,预防压力性损伤。
4、疼痛管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动态评估,轻度疼痛可冷敷,中重度疼痛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等药物。注意观察镇痛泵使用效果及不良反应。
5、并发症预防
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引流管保持负压通畅。鼓励患者清醒后尽早进行踝泵运动,术后6小时可饮少量温水,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腹胀。监测体温变化,警惕感染征象。
患者苏醒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注意保暖。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观察患者面色、肢体活动等情况,出现寒战、呕吐或意识模糊等异常时立即报告。术后24小时内属于并发症高发期,需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