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磨玻璃结节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是否严重,需结合其具体性质和病因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但部分可能存在恶性风险,需根据结节特征及动态变化评估。
肺磨玻璃结节常见于肺部感染、炎症反应或早期肿瘤性病变。若为炎症或感染性结节,通常边缘模糊且可能伴随咳嗽、发热等症状,抗感染治疗后多可吸收。若结节持续存在且直径超过8毫米,或出现分叶、毛刺等特征,需警惕恶性可能,需通过穿刺活检或PET-CT进一步明确性质。
发现肺磨玻璃结节后,建议在呼吸科医生指导下进行3-6个月CT随访。若结节稳定无变化,通常继续观察即可;若体积增大或密度增高,则需考虑手术切除。日常需避免吸烟及接触二手烟,注意呼吸道防护,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肺结节的性质判断需结合临床、影像及病理综合分析,不建议自行解读报告或过度焦虑。及时就诊并完善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并获得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