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儿科发热如何处理

儿科发热如何处理

儿科发热通常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药物治疗、对因治疗以及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热是儿童常见症状,需根据体温及伴随症状采取相应措施。

1、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或使用退热贴辅助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水浸泡,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保持室温22-24℃,穿着透气棉质衣物。

2、补液

发热会增加体液消耗,需少量多次补充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充足水分有助于调节体温,预防电解质紊乱。

3、药物治疗

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蚕豆病患儿禁用退热药。

4、对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需使用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病毒性感冒可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中成药。支原体感染需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流感可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高热(39℃以上超过24小时)、惊厥、意识模糊、皮疹或呼吸急促时,应立即就诊。3月龄以下婴儿发热、发热超过72小时未退,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

处理儿童发热时需定时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退热过程中若出现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并更换衣物。记录发热时间、热峰和用药情况,就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非医嘱情况下不推荐联合使用多种退热药物。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