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通常是由胆结石堵塞引发的,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胆结石堵塞胆囊管会导致胆汁淤积和胆囊内压力升高,从而诱发炎症反应。除此之外,细菌感染或胆汁淤积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1.胆结石堵塞
这是胆囊炎最常见的病因。当结石卡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时,会阻碍胆汁正常排出,导致胆囊内压力持续增高。这种情况会引起胆囊壁缺血,同时淤积的胆汁可能刺激胆囊黏膜,最终形成急性炎症反应。此类患者常伴有右上腹剧烈绞痛、墨菲征阳性等典型表现。
2.细菌感染
在胆汁淤积的基础上,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可能逆行感染胆囊。这些病原菌产生的内毒素会加重炎症反应,导致胆囊壁充血水肿,严重时可发展为化脓性胆囊炎。此类感染多继发于胆道梗阻,少数情况下也可能通过血行传播。
3.胆汁淤积
长期禁食、胃肠外营养或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减弱,造成胆汁过度浓缩和淤积。这种物理化学刺激可直接损伤胆囊黏膜,形成慢性炎症过程。此类胆囊炎可能没有明显胆结石存在,但存在胆囊排空障碍的病理基础。
出现疑似胆囊炎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腹部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等手段明确诊断。确诊后需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治疗,如结石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常需抗生素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胆囊切除术。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高脂食物诱发胆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