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崛圣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

哪些饮食习惯能有效预防心脏病

哪些饮食习惯能有效预防心脏病

预防心脏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来实现,通常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选择健康脂肪以及限制钠盐摄入。这些饮食习惯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需结合个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整。

1.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能帮助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全谷物如燕麦、糙米,豆类如黑豆、鹰嘴豆,以及新鲜蔬菜水果都是优质来源。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通过增加粗粮比例、食用未加工蔬果实现。

2.选择健康脂肪来源

用不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例如,橄榄油、坚果(如核桃、杏仁)和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鲭鱼)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ω-3脂肪酸,可调节炎症反应、维持血管弹性。需控制每日脂肪总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占比低于10%。

3.限制钠盐摄入

过量钠盐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相当于一茶匙。除了减少烹饪用盐,还需注意加工食品、腌制食品及调味料中的隐形盐。使用香草、柠檬汁等天然香料替代部分盐分,既能保持风味又有利于血压控制。

保持上述饮食习惯的同时,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并配合适度运动。若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脏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