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可能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误吸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的,具体病因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判断。
1、细菌感染
细菌性肺炎是较常见的类型,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通过呼吸道侵入肺部后,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咳嗽伴黄脓痰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治疗。
2、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可导致病毒性肺炎。病毒侵袭肺泡上皮细胞后,可能引起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发热、干咳、肌肉酸痛等。临床常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更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但需注意抗生素对该类型肺炎无效。
3、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属于非典型病原体,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其产生的过氧化氢等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患者易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治疗通常选用阿奇霉素片、罗红霉素胶囊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4、误吸
昏迷、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吞咽功能异常,可能将胃内容物或口腔分泌物误吸入肺,其中的化学物质和细菌会引发吸入性肺炎。此类患者需同时处理脑梗死、阿尔茨海默病等基础疾病,必要时进行气道吸引。
5、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者等人群,因免疫功能受损,易感染真菌或耐药菌。此类肺炎可能表现为持续低热、消瘦等非典型症状,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两性霉素B等特殊药物治疗。
若出现持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血常规、胸部CT等检查明确病因。确诊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擅自停用抗生素导致病情反复。日常需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加强营养支持以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