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以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且无器质性病变。其症状反复发作,常与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敏感度异常等有关,临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

1、定义与特点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肠道结构无异常,但存在运动功能失调或内脏高敏感性。典型表现为腹部不适在排便后缓解,且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每月发作至少3天。该病具有慢性、反复性特点,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

2、主要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下腹部痉挛性疼痛,疼痛程度与排便相关。腹泻型患者排便次数增加且粪便稀溏,便秘型患者排便困难且粪便干硬,混合型两者交替出现。部分患者伴有腹胀、黏液便、排便不尽感,但无血便、体重下降等警报症状。

3、诊断标准

临床采用罗马IV诊断标准,需排除感染、炎症性肠病等器质性疾病。医生会结合病史、粪便常规、肠镜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对于存在贫血、发热、夜间腹痛或家族史的患者,需进一步进行钙卫蛋白检测、结肠镜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日常建议保持规律饮食,减少产气食物摄入,如豆类、乳制品等。心理压力较大者可尝试认知行为疗法或正念训练。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便血、消瘦等异常表现,应及时至消化科就诊,遵医嘱使用解痉剂、益生菌等药物改善肠道功能。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