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尿酸偏低怎么办

尿酸偏低可能与饮食摄入不足、药物因素或某些疾病有关,通常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饮食调整、药物干预或原发病治疗。日常需注意营养均衡,必要时就医明确病因。

饮食调整是改善尿酸偏低的基础措施之一。若因长期低嘌呤饮食导致尿酸水平下降,可适当增加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豆类等,但需注意适量避免尿酸水平剧烈波动。同时保证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维持机体营养均衡。

药物因素引起的尿酸偏低需及时处理。例如长期使用利尿剂、苯溴马隆或别嘌醇等降尿酸药物可能导致尿酸排泄过多,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若存在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特殊用药史,需与主治医师沟通评估药物相关性。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尤为重要。慢性肝病导致尿酸合成减少时需积极保肝治疗,范可尼综合征等肾小管疾病需纠正电解质紊乱,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出现尿酸消耗增加,需针对肿瘤进行规范化治疗。部分遗传代谢性疾病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建议定期复查血尿酸、肝肾功能等指标,避免过度节食或不当用药。若伴有乏力、水肿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到内分泌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尿尿酸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注意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服用尿酸补充剂。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