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方案。日常生活中也需注意用眼习惯,定期复查监测眼压变化。
1、药物治疗
这是早期青光眼的常用方法,通过局部滴眼液控制眼压。例如,遵医嘱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等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房水生成;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前列腺素类药物可促进房水排出。对于急性发作的闭角型青光眼,可能需口服乙酰唑胺片快速降眼压。
2、激光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或特定类型青光眼,可进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适用于房角狭窄的闭角型青光眼,通过激光在虹膜打孔改善房水循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则常用于开角型青光眼,通过激光照射小梁网增强房水排出。
3、手术治疗
当药物和激光治疗无效时,需考虑小梁切除术等滤过性手术,通过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降低眼压。对于难治性青光眼,可能采用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将引流管植入前房分流房水。部分先天性青光眼患儿需行房角切开术改善房水排出结构。
4、日常护理
避免在昏暗环境用眼,减少长时间低头、俯卧等易致眼压升高的姿势。保持情绪稳定,控制血压和血糖,每日饮水量可分次摄入。外出佩戴护目镜,防止眼部外伤或感染加重病情。
5、定期复查
确诊后需每3-6个月测量眼压、检查视野和视神经,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监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病情稳定者可逐渐延长复查间隔,但出现虹视、头痛、视力骤降等症状需立即就诊。
青光眼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剧烈运动等可能引起眼压波动的行为。建议选择眼科专科医院定期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延缓视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