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方法,通常包括病因治疗、利尿剂应用、穿刺放液、输注白蛋白以及手术治疗等。患者应及时就诊,由医生评估病情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1、病因治疗
肝硬化患者需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恶性肿瘤患者需化疗或靶向治疗(如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感染性腹水需抗生素治疗(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消除原发病因是控制腹水复发的关键。
2、利尿剂应用
螺内酯片联合呋塞米片是基础用药方案,通常按照100:40的比例使用。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水平,防止出现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并发症,每日体重下降不宜超过0.5kg。
3、穿刺放液
对于张力性腹水或呼吸困难患者,每次放液量控制在4000-6000ml,同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每放1000ml补充6-8g)。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反复穿刺可能诱发肝肾综合征。
4、输注白蛋白
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需定期输注人血白蛋白,联合利尿剂可增强治疗效果。输注过程中需监测血压、尿量等生命体征,警惕过敏反应。
5、手术治疗
顽固性腹水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终末期肝病患者需评估肝移植指征。血管介入治疗可降低门静脉压力,但可能诱发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建议患者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2g以内,记录24小时尿量及体重变化。避免自行使用强效利尿剂,防止电解质紊乱。若出现腹痛加重、发热或意识改变等预警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方案需随病情变化动态调整,建议每3个月复查腹部超声评估腹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