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龙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主动脉瓣退行性变是怎么回事

心脏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可能与年龄因素、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先天性瓣膜异常等原因有关,具体需结合个体情况分析。

1、年龄因素

心脏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瓣膜组织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逐渐减少,导致瓣膜增厚、钙化。这种退行性改变会使瓣膜弹性降低,影响正常开闭功能,可能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等症状。若出现相关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控制病情进展。

2、高血压及动脉硬化

长期高血压会加速瓣膜损伤,心脏收缩时血流对瓣膜的冲击力增大,导致瓣膜纤维化。同时动脉硬化可降低血管弹性,影响瓣膜血供,进一步加重退行性改变。此类患者常伴有头晕、心悸等表现,需规范服用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治疗原发病。

3、先天性瓣膜异常

二叶式主动脉瓣等先天畸形患者更易发生退行性变,异常结构会改变血流动力学,造成瓣膜长期承受异常应力,可能在40-50岁即出现明显钙化。这类患者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心绞痛、晕厥等表现,必要时需行瓣膜置换术,术后需遵医嘱使用华法林钠片、呋塞米片等药物。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瓣膜功能变化。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控制血压、血脂水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若出现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切勿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