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肾活检等方法综合判断。具体诊断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专业评估。
1、尿液检查
这是最基础的筛查手段,通过尿常规可发现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红细胞或管型。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或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损伤。部分患者还需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这对早期肾损伤的发现更敏感。
2、血液检查
肾功能检测包括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低于90ml/min/1.73m²时提示肾功能受损。补体C3、抗核抗体等免疫学检查有助于鉴别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病,而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可能提示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及血流情况,急性肾炎常表现为肾脏增大,慢性病变则可能出现肾脏萎缩。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肾脏结构异常,如发现结石、肿瘤等继发性病变。放射性核素肾图可评估分肾功能,对鉴别肾前性因素有帮助。
4、肾活检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获取肾组织,通过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能明确病理类型如微小病变、膜性肾病或新月体肾炎等。这是确诊肾炎类型的金标准,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蛋白尿、血尿或快速进展的肾功能衰竭患者。
出现水肿、血尿或泡沫尿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肾内科就诊。诊断过程中需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查,避免自行使用肾毒性药物。早期明确诊断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延缓肾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