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喆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感染科

肝包虫病是什么

肝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幼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累及肝脏。该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常见于畜牧地区,可通过接触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

肝包虫病的病原体主要为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虫卵经口摄入后在人体内发育成幼虫。幼虫在肝脏内形成充满液体的包囊,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并压迫周围组织。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包囊增大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等不适。若包囊破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继发感染,严重时可导致黄疸、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临床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显示特征性囊性病灶)及血清学检测(如包虫抗体检测)。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被犬类粪便污染的食物,在疫区接触牲畜后需彻底清洁双手。确诊患者需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包括阿苯达唑等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必要时通过手术切除病灶。若出现腹部包块、反复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肝胆外科就诊评估。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