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存在生长迟缓时,可能出现身高增长缓慢、第二性征发育延迟、骨骼发育异常等症状。若观察到这些表现,建议尽早就诊以明确原因。
1、身高增长缓慢
生长迟缓的青少年身高往往明显低于同龄、同性别儿童的平均水平。正常情况下,青春期前每年身高增长约5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约8-12厘米。若连续两年生长速度低于4厘米/年,或身高长期处于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以下,需警惕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理因素。
2、第二性征发育延迟
男性14岁后仍未出现睾丸增大,女性13岁后无乳房发育,或比同龄人晚2年以上出现第二性征,可能与特发性青春期延迟、染色体异常(如特纳综合征)或慢性疾病相关。性发育延迟常伴随骨龄落后实际年龄1-2年以上。
3、骨骼发育异常
通过左手腕X线片检查骨龄,若骨龄较实际年龄落后超过2年,提示可能存在生长激素缺乏、营养不良或慢性肾脏疾病。部分患者伴有四肢与躯干比例异常,如肢端肥大或躯干过短,可能与软骨发育不全等遗传性疾病有关。
日常家长应定期测量并记录孩子的身高体重,绘制生长曲线图。若发现生长速率下降或异常体征,应及时到儿科内分泌科就诊,通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甲状腺功能检测、染色体分析等检查明确病因。规范的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或病因治疗对改善最终身高有重要意义,但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