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萸肉在中医理论中常用于治疗肾气不固引起的尿频尿急,但其科学性和适用性需结合具体病因判断。若尿频尿急由肾虚引起,可能有一定辅助效果;但若因感染或其他疾病导致,则需针对性治疗。
中医认为山萸肉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作用。对于肾气不固引起的尿频、夜尿增多,山萸肉可通过固摄下焦、减少津液外泄发挥作用。但现代医学中的尿频尿急常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疾病或膀胱过度活动症等,此类疾病多由细菌感染、神经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单纯使用山萸肉无法消除感染病灶或调节神经功能。
建议存在尿频尿急症状者先到泌尿外科就诊,通过尿常规、泌尿系超声检查等检查明确病因。若确诊为单纯肾虚证候,可在中医师指导下将山萸肉配伍熟地黄、山药等药材使用。若存在感染,则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日常需注意避免憋尿,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ml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