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钠尿肽(BNP)与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是心力衰竭诊断和监测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来源、代谢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BNP由心室肌细胞分泌,具有扩张血管、利尿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生理活性。其半衰期约20分钟,主要通过肾脏和受体介导的清除途径代谢。NT-proBNP是BNP前体裂解产生的无活性片段,半衰期长达60-120分钟,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在检测方面,BNP检测易受采血后放置时间影响,需在4小时内完成检测;而NT-proBNP体外稳定性更高,适合临床常规检测。
临床应用上,BNP和NT-proBNP的诊断临界值不同。对于急性心力衰竭,BNP≥100pg/ml或NT-proBNP≥300pg/ml具有诊断价值。NT-proBNP受肾功能影响更显著,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时需调整判断标准。在预后评估中,BNP对短期治疗效果反应更灵敏,而NT-proBNP因半衰期长更适合长期监测。部分国际指南推荐NT-proBNP用于排除诊断,其年龄分层标准(如50岁以下>450pg/ml)可提高特异性。
建议临床选择检测指标时需结合实验室条件,检测结果应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进行判断。对于肾功能异常患者,建议优先选择BNP检测。动态监测时应固定使用同种检测方法以保证结果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