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体温变化规律一般呈现双相性,分为排卵前低温期、排卵日体温最低点以及排卵后高温期三个阶段。这种体温波动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1、排卵前低温期
排卵前体温通常维持在36.2℃~36.5℃左右。此时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基础体温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此阶段可能伴随宫颈黏液分泌增多,呈现透明拉丝状。
2、排卵日体温最低点
在卵泡破裂排卵的24小时内,基础体温可能达到周期最低值,较排卵前下降约0.1℃~0.2℃。这主要由于成熟卵泡破裂瞬间,雌激素水平出现短暂下降波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发体温轻微下降。部分敏感女性可能在此阶段感知下腹坠胀感。
3、排卵后高温期
排卵后黄体形成并分泌孕激素,该激素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使基础体温上升0.3℃~0.5℃,维持在36.7℃~37℃区间。高温期通常持续12~14天,若未受孕,黄体萎缩后孕激素水平下降,体温会回落至基线水平。
建议女性每日晨起后立即测量舌下基础体温,连续监测2-3个月经周期以掌握个体规律。若高温期持续超过16天可能提示妊娠,需进行早孕检测。如体温波动异常或双相不明显,可能存在排卵障碍,建议就医检查激素水平及卵巢功能。测量时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测量前活动或进食影响结果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