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抽搐的发作主要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可能是遗传因素、脑部损伤、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的。具体病因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
1、遗传因素
部分癫痫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有关。这类患者的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容易出现异常同步放电,引发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确诊后通常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片、丙戊酸钠片、拉莫三嗪片等。
2、脑部损伤
脑外伤、脑卒中、颅内肿瘤或感染等疾病可能破坏脑组织正常结构,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例如,脑出血后局部形成的瘢痕组织可能成为异常放电的病灶,这类患者除抽搐外还可能伴随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治疗需根据原发病选择手术或药物干预,如控制颅内压的甘露醇注射液、缓解癫痫发作的左乙拉西坦片等。
3、代谢异常
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血症)、肝肾功能衰竭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影响脑细胞代谢,诱发癫痫样发作。这类代谢性抽搐常在纠正基础疾病后缓解,例如糖尿病患者需及时补充葡萄糖,尿毒症患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若出现反复癫痫发作,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完善脑电图、头颅MRI等检查。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酒、闪光刺激等诱发因素。正在服药的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以免诱发癫痫持续状态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