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医学上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该病主要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通常由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引起。
耳石是内耳中的微小碳酸钙结晶,正常情况下附着于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当耳石因外伤、老化或炎症等原因脱离原位,进入半规管后,会在头部运动时刺激平衡感受器,引发强烈眩晕感。这种眩晕具有特定体位诱发、持续时间短(多数在1分钟内)、重复性减弱的特点,常伴有恶心呕吐但无听力下降或耳鸣。患者可能在床上翻身、起床躺下或抬头低头时突然发作。
对于确诊患者,耳石复位手法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特定头部运动轨迹使游离耳石返回原位。症状较重者可配合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极少数顽固病例需手术干预。日常需注意避免快速体位变化,眩晕发作期应防止跌倒。若反复出现位置性眩晕,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规范治疗能有效控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