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安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眼科

高度近视人群为何易患白内障

高度近视人群为何易患白内障

高度近视人群易患白内障可能与眼轴变长导致眼球结构异常、晶状体营养代谢障碍以及并发性白内障等因素有关。若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眼轴变长导致结构异常

高度近视通常伴随眼轴延长,可能导致前房加深、晶状体悬韧带受到牵拉。这种结构变化可能使晶状体稳定性下降,长期机械性刺激易引发晶状体蛋白质变性,从而形成混浊。此类患者可能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眩光等症状,需通过裂隙灯检查明确诊断。

2、晶状体营养代谢障碍

高度近视常合并玻璃体液化,可能影响眼内房水循环,导致晶状体代谢所需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代谢废物堆积可能加速晶状体纤维老化,进而形成皮质性或后囊下混浊。患者早期可能表现为夜间视力减退,可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混浊程度。

3、并发性白内障

高度近视可能并发核性白内障,可能与长期眼内氧化损伤有关。紫外线暴露、自由基累积等因素可能促使晶状体核部颜色加深、硬度增加,出现棕褐色混浊。此类白内障进展较快,患者可能出现屈光指数变化,需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

建议高度近视人群每年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和晶状体状态评估。若确诊白内障,早期可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等延缓进展,成熟期需考虑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眼部碰撞,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控制用眼时长。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