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灼热感可能与淋球菌、大肠杆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有关,也可能由尿路结石、化学刺激等非感染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若存在不洁性接触史或伴随尿道分泌物,需警惕性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1、淋球菌感染
淋球菌引起的淋菌性尿道炎属于性传播疾病,典型症状为尿道口红肿、流脓及排尿灼痛。患者需进行尿道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培养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大观霉素、阿昔洛韦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大肠杆菌感染
大肠杆菌逆行感染尿道可能引发膀胱炎或尿道炎,除灼热感外常伴有尿频、尿急甚至血尿。确诊需结合尿常规,治疗可选用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生素,同时需多饮水促进排尿。
3、沙眼衣原体感染
非淋菌性尿道炎多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潜伏期较长且症状较轻,可能出现晨起尿道口稀薄分泌物。诊断需通过核酸扩增试验,治疗常用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药物,性伴侣需同步治疗。
出现尿道灼热症状应及时到泌尿外科或皮肤性病科就诊,通过尿常规、病原体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期间应避免性行为,注意会阴部清洁,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若治疗不及时可能转为慢性感染或引发附睾炎、盆腔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