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著云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总蛋白偏低与慢性肾病有何关联?

总蛋白偏低与慢性肾病有何关联?

总蛋白偏低可能与慢性肾病导致的蛋白质丢失、肝脏合成减少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长期蛋白水平异常需警惕肾脏损伤,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

1、蛋白质丢失过多

慢性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形成蛋白尿。长期蛋白丢失会使血液中总蛋白水平下降,尤其以白蛋白降低为主,可能伴随水肿、乏力等症状。可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评估严重程度。

2、肝脏合成减少

慢性肾病晚期可能并发肝功能障碍,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此时患者常伴随皮肤黄染、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需通过肝功能、肾脏超声等检查鉴别病因。

3、营养不良

肾病患者常因食欲不振、饮食限制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长期低蛋白饮食会加剧低蛋白血症,形成恶性循环。此类患者多伴有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等营养不良体征。

若发现总蛋白持续低于60g/L,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完善尿常规、肾功能、血清蛋白电泳等检查。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控制蛋白尿或透析治疗,避免自行补充蛋白质加重肾脏负担。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