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宇飞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感染科

细菌感染检测需要做哪些项目?

细菌感染检测需要做哪些项目?

细菌感染检测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影像学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项目。具体检查需根据感染部位和症状由医生综合判断。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细菌感染的基础筛查项目,通过观察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例如,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常明显升高,同时可能伴有淋巴细胞减少。

2、细菌培养

从感染部位采集样本(如血液、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进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例如,血培养对败血症诊断至关重要,痰培养常用于呼吸道感染,而尿培养可帮助确诊泌尿系统感染,通常需要48-72小时获得结果。

3、药敏试验

在细菌培养阳性后,需进行药敏试验检测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精准用药。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或最低抑菌浓度,可筛选出头孢类、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等有效抗生素,避免耐药菌产生。

4、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CT或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手段可辅助判断感染累及范围,如肺炎患者胸片可见肺部浸润影,腹腔感染超声检查可显示脓肿形成。这些检查对深部组织感染或并发症的评估尤为重要。

5、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技术、基因测序等分子检测能快速识别难以培养的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军团菌等。16SrRNA基因测序还可用于混合感染或罕见病原体的鉴定,检测灵敏度可达90%以上。

进行细菌感染相关检测时,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严格遵循样本采集规范。检测前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培养结果准确性。确诊细菌感染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