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假肢佩戴者可通过正确适配、日常护理、合理使用保护装置等方式预防皮肤磨损并发症,以降低皮肤损伤风险。常见措施包括保持残肢清洁、选择合适假肢、定期检查等。
1、正确适配假肢
专业假肢技师应根据残肢形状和皮肤状况调整接受腔的贴合度,避免局部压力过大或摩擦。初次佩戴时需逐步增加使用时间,适应期内每日佩戴不超过2小时,逐步延长至全天使用。若出现红肿、疼痛需及时调整。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和中性皂液清洗残肢,轻柔擦干后涂抹润肤霜。避免使用酒精类消毒剂以免皮肤脱水。夏季出汗较多时可使用吸汗衬垫,每2-3小时更换一次,防止潮湿环境引发浸渍。
3、使用保护衬垫
硅胶套、棉质袜套等缓冲材料能有效分散压力。建议选择带有抗菌涂层的衬垫,每3个月更换一次。关节活动部位可加贴水胶体敷料,其弹性材质可减少剪切力,单次使用不超过7天。
4、定期皮肤检查
每日摘下假肢后观察残肢是否有红斑、水疱或破溃。使用长柄镜检查难以直视的部位,发现异常皮损立即停用假肢,并用无菌敷料覆盖保护。糖尿病患者需加强检查频次至每日2-3次。
5、适当锻炼与休息
每日进行残肢肌肉强化训练,如收缩放松运动每次10分钟,每日3组,可改善血液循环。每佩戴2小时应卸下假肢休息15分钟,抬高残肢促进静脉回流。
建议每3个月到假肢康复中心进行专业评估,及时更换老化部件。出现持续性疼痛、皮肤破损或感染症状时,应立即联系假肢技师和医疗团队进行联合处理,避免并发症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