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接种预防针的时间通常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安排,主要包括出生时、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等阶段。不同疫苗有特定的接种时间要求,家长需按照预防接种证的计划按时完成接种。
1、出生时
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需接种首剂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同时还需接种卡介苗,可有效降低结核病发生风险,尤其是预防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2、1月龄:此时需接种第二剂乙肝疫苗,通过加强免疫提高抗体水平,形成长期保护。若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婴儿还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3、2月龄:此阶段开始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第一剂,预防小儿麻痹症。同时需口服第一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以增强肠道免疫,并接种首剂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4、3月龄:需完成第二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百白破疫苗的接种。此时还可开始接种首剂Hib疫苗,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和脑膜炎。
5、6月龄:需接种第三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此阶段可接种首剂A群流脑多糖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部分地区还会安排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家长应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按时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若婴儿出现发热、严重湿疹等暂时不宜接种的情况,需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接种时间。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注意局部护理,出现低热时可多饮水、物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