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喆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感染科

麻风病是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累及皮肤、周围神经及上呼吸道黏膜。该病可通过长期密切接触传播,但传染性较低,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并预防畸形等后遗症。现代医学已证实其可防可治,多数患者经正规治疗后不会留下严重残疾。

麻风分枝杆菌属于抗酸杆菌,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5年。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斑块、局部感觉减退、周围神经粗大等。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狮面、手足畸形等特征性改变。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95%以上人群具有自然免疫力。

若发现皮肤出现不明斑块伴感觉异常,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皮肤涂片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诊后需在专业机构接受利福平、氨苯砜等药物的联合治疗,疗程通常为6-24个月。治疗期间应注意防护破损皮肤,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社会大众应正确认识该病的低传染性,消除对康复患者的歧视,共同营造包容的社会环境。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