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的恶魔

作者:康美丽  时间:2014-05-12 11:18:59  来源: 大众养生网

一个发生在牛奶领域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崔永元导演的这场反转闹剧,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那些表面里支持转基因,暗地里贩卖测试盒的人都是怎么回事。

崔永元最近自费去美国考察转基因,并将自己的考察经历拍成纪录片,免费放到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声称自己是在为民请命,而主流科学家们都被孟山都公司收买了,故意隐瞒事实,强迫老百姓吃有毒的转基因食品。他还举了很多例子,证明转基因食品确实有害,但这方面的研究都被主流科学界封杀了,只有少数不畏强权,具有所谓“独立精神”的科学家才可算是业界良心。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牛奶领域的案例。此案和崔永元导演的这场闹剧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可以作为参照,帮助大家理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故事要从1993年讲起。那一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儿童医学系教授鲍勃•伊利亚特(Bob Elliott)发表了一篇论文,声称在新西兰生活的萨摩亚儿童当中I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出奇地高,原因就在于他们喝了新西兰的A1型牛奶。他还调查了20多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发现了同样的情况。

所谓“A1型牛奶”,指的是一种含有A1型β-酪蛋白的牛奶。具体来说,我们通常喝的牛奶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蛋白质是β-酪蛋白,这种蛋白质可以分成A1和A2两种类型,差别就在于第67位的氨基酸是不同的,A1型这个位置上是组氨酸,A2 型则是脯氨酸。人乳和羊奶都是A2型β-酪蛋白,牛奶原来也是A2型的,但伊利亚特认为,大约在5000年前,欧洲奶牛发生了基因突变,变成了A1型。这种类型的奶牛出奶率高,逐渐代替了A2型,成为欧洲奶牛的主流品种。相比之下,亚洲和非洲的奶牛则仍然是A2 型的,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变。

伊利亚特教授的这篇论文发表后遭到了科学界的质疑,大家认为该文提出的相关性不能简单地转化为因果关系,移民新西兰的萨摩亚儿童之所以更容易患糖尿病,很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有关。有几位科学家按照这一思路统计了更多国家的相关数据,发现两者的因果关系消失了,说明这个理论禁不起推敲。

崔永元犯了同样的错误。他声称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曲线和转基因食品的消费量增加曲线重叠,说明两者有关联。但实际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因素看上去似乎都有相关性,甚至崔永元极力倡导的有机食品也可以画出类似的上升曲线。科学家早就指出,仅仅因为两件事有相关性,不能证明它们互为因果,很可能只是一种巧合而已,需要更直接的证据。

伊利亚特教授不傻,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为了证明自己提出的这个假说是正确的,他和同事柯兰•麦克朗兰(CorranMcLachlan)教授合作,用小鼠做了喂养对照实验,得出结论说A1型牛奶确实可以导致小鼠患上糖尿病。但是,这篇论文仍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因为这个结论太过蹊跷,不合道理,原因在于这两种蛋白质的差别太小了,只相差一个氨基酸而已,而大部分蛋白质一旦被人吃下后都会立即被蛋白酶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此时到底是组氨酸还是脯氨酸是没有差别的。

于是,尽管伊利亚特教授一再呼吁西方国家将A1型奶牛淘汰掉,换成A2 型奶牛,但各国的卫生部门都没有理他。



2007年,一本名为《牛奶中的恶魔》(Devil in theMilk)的书在新西兰出版,立即在西方国家引起了轰动。该书作者名叫吉斯•伍德福德(Keith Woodford),是新西兰林肯大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系教授。他在书中声称,已经有超过100项科学研究证明伊利亚特教授是对的,A1型牛奶确实可以增加I型糖尿病的风险。不但如此,这种牛奶还能增加心脏病和儿童自闭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自闭症再次和一种西方社会常见的行为联系在了一起。此前有人声称疫苗能够导致儿童患自闭症,虽然后续研究显示这个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根据,但很多家长轻信了这个谣言,拒绝给孩子打疫苗,导致很多传染病死灰复燃。

这件事不是巧合。事实上,一股反智思潮正在西方社会蔓延,这些人相信当今社会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科学引起的,而牛奶和疫苗代表着现代生活方式,于是成了这些人的攻击对象。他们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利用了人们喜欢相信阴谋论的弱点,试图让公众相信他们才是行侠仗义的科学侠客,他们才是真理的代言人。

果然,《牛奶中的恶魔》出版后,A1/A2牛奶之争再次被炒热,伊利亚特教授被塑造成了一个为民请命的斗士,一个勇于捍卫真理,敢于反抗权威的堂吉诃德式的英雄人物,可惜被牛奶厂商把持的主流科学界打压,不准发声。伍德福德还声称,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重视此事,并且找到了A1型牛奶致病的原因。他们相信,一个氨基酸的差别使得A1型β-酪蛋白可以被分解成β-酪啡肽(BCM7),这是一个由7个氨基酸组成的短肽链,可以直接被小肠吸收而进入血液,产生一系列副作用。A2 型β-酪蛋白则不会产生β-酪啡肽,所以是安全的。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很多读者不知道的是,早在2000年,伊利亚特教授的同事麦克朗兰教授拉来一大笔投资,成立了“A2公司”(A2 Corporation),开始在新西兰销售A2型牛奶。几年之后,这家公司就占到了新西兰8%的牛奶市场。

与此同时,他们还发明了一种A1/A2分析仪,帮助厂家鉴定奶牛的基因型。他们为这台仪器申请了专利,任何人要想知道自己喝的牛奶到底是A1还是A2,都要用到这个技术。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那100多篇支持伊里亚特教授观点的论文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大多数支持A1牛奶有害的研究都是由A2公司赞助的,这家公司还多次组织人马在媒体上撰写“科普”文章,向公众推销他们的理论,并要求卫生部门强制牛奶公司对产品进行标识,好让消费者有选择权。

这些举措听起来很熟悉吧?国内也有不少人打着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旗号推销转基因测试盒,这些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利用人们的无知大赚昧心钱。

2004年,A2 公司在新西兰上市,但因为违规宣传A2牛奶的好处,被奥克兰卫生部门罚款1.5万美元。此后这家公司还试图进入美国市场,但却遭到FDA的冷眼,一直没有做起来。于是这家公司又开始了新一轮公关攻势,试图借助社交媒体再次将这个话题炒热,自己好从中牟利。

显然,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必须由政府出面了。2009年,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A1 牛奶有害论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不予立案。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